结果十分别扭,改了好多音才勉强完成,而她家长辈听了后,用另一种调式试了试,结果十分流畅自然,于是有些不客气地说那位琴家是在“自己创造曲子”。这足以说明打谱之不易。
而直到现在,大家常弹的曲目还是只有那么二三十首,有很多没打谱或者打完谱而不受欢迎的曲子(一个典型例子《幽兰》),也有很多曲目打谱众多,莫衷一是(如《广陵散》)。
另外对于节奏问题,民乐有一种散板是西乐里没有的,是不拘泥于固定的节拍,按照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自由发挥(但不是随便乱弹),可能很多学生会感到十分不适应,而且古琴曲节奏常常变化,有是一段要变好几次,再加有些琴家(包括一些大师)的节奏感也不是很好(可能他们不怎么重视吧,但节奏感差这点在业界内也是受反对的),再加有些打谱不尽如人意,有可能让人感觉节拍是乱的或者根本没有节拍。
综,要是你平时听重低音重节奏的摇滚,或者多和弦的民谣,或者旋律快速、多声部对位、滑音极少的巴赫贝多芬,刚好听到一首低端琴或者渣音质录音、打谱不好、散板较多、弹奏者技术瑕疵多或者乐感欠缺的古琴曲,难以入耳,这并不怪。
古琴现状也是十分让人揪心的,现在的古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