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作业连黄静林宝卿她们这样也算是音乐天才的看了都想死。更让陈天虹韩薇她们头疼的,还是由秦放歌倡议,滕舒婷发起并组织的,由她们姐妹集思广益进行独立创作,这更让她们深刻认识到创作的艰难和不易。
秦放歌手里信手拈来的音乐,到她们那玩不转了,只能说人和人之间没法。
她们这还算好的,毕竟新民乐,尝试,尽管也没少被顽固的民乐专家以及爱好者批评,但肯定是没钢琴评论家那么多,压力也没那么大。吹毛求疵的程度,起钢琴来也是小巫见大巫,民族音乐的群众基础远没钢琴小提琴好,也是件蛮讽刺的事情。有时候黄静她们也都会很迷惘,民族音乐,究竟是属于谁的民族音乐,当人们群众都不喜欢了,还算得是民族音乐吗?在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如火如荼的时代,山区农村的人口急剧减少,那些原本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们流传下来的民歌也越来越少,口口相传是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的,时间已经证明了一切……
如果这一切都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也缺乏生存的土壤,她们所做的努力又有什么用?
这样的困惑也不仅只是她们才有,绝大部分搞音乐的都会有,不管是古典还是流行,严肃还是试验,都有市场不可把握,人们喜好变幻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