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调式音阶风格特征。
丝绸之路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道路,在音乐上,这点也越发突出。
秦放歌在调式音阶上,也极其得心应手,把东西方的音乐风格都统一了进去。除了运用具有西域特征的调式音程外,还融入了大弗里几亚音阶(弗拉门戈调式)、多利亚音阶(印度拉格调式)以及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七声音阶与中东波斯音阶的混合,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具有神秘东方气息的世界音乐风格特点。
调式音阶就像一个人的基因细胞,决定着作品整体风格上的指向性,一切的旋律、节奏、演奏法等都是对调式风格的延伸与体现。
苍凉的笛声把视角带到了广阔无垠的大沙漠,而他用的笛子,秦放歌的设想中,是用了贴胶布的新笛。不用贴笛膜的笛子是希望避开音色脆亮的常规笛子音色,让它更接近于当时的羌笛音质,以展现玉门关外那份遥远而寂静的苍凉感。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秦放歌当初在去玉门关参观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想法,还跟滕舒婷肖静茹她们探讨过,并参考了肖静茹这个竹笛高手的意见。她一个人势单力薄,也分身乏术,小乐团的局限性也就体现在这里。
笛声之后,就是唢呐独奏,像是打破了沙漠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