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连电三弦也都有,各种改制的三弦种类也很多,还没什么统一的标准。但在这首曲子里,他就还是以余晓霞所擅长的小三弦进行创作。
原本在广东音乐里,三弦主要是作为合奏用的。
但在秦放歌眼里,任何一件乐器,都是可以拿来独奏的。三弦的音量大,音色浑厚,变化幅度大,也是可以当主角的。有其他乐器帮忙协奏的话,效果会更佳。
他也根据余晓霞给出的动机,并结合她自己的个性特征,以及三弦这件乐器本身的特点,进行创作。
像这样乐器的音乐创作,有地方特色是最好写的。而一般的三弦演奏者,则是直接将其他音乐,改编成三弦版本,自然,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
秦放歌自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他所创作的这段音乐,也相当符合广东音乐的特征,短小精悍,风格轻快活泼,缠绵细腻,流畅动听,让人听了之后,觉得轻松愉悦。
如果单独是三弦演奏的话,秦放歌的把握还没那么大。
但有其他乐器协奏的话,他在创作的时候,可以选择的余地就大了很多。加上他跟余晓霞学习三弦的时候,听她讲的家乡的情况,创作了这段,特别形象,被余晓霞高兴地称作《雨打芭蕉》的三弦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