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初稿写出来之后,作者又吸引许多演奏家的意见,进行两次修改才最后定稿。这首钢琴协奏曲的遭遇,和他的那首《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有很多相似之处,都不是一开始就能获得公众的承认的。
在把作品给俄罗斯的著名音乐家指挥家奥涅金之后,却被他拒绝演出之后,又拿到美国去演出,但由于选择的钢琴家水平不够,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后米辗转又回到俄罗斯,又找了另外的钢琴家演出,几经波折,才慢慢被世人所认可。
邓红梅弄来的是双钢琴版本,秦放歌演奏的钢琴伴奏先行,但他并没有按照钢琴曲谱来。而是作为参考,这钢琴伴奏,已经是特别精简的版本,和交响乐团根本没办法。
秦放歌现在是跟随他自己的记忆,用钢琴模拟交响乐团。
想要做到这点,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即便对于有着天才之称的秦放歌,也是需要耗费特别的精神和精力。他的脑袋也在迅速运转,还得保证手指跟上思维的速度。
做到这一切的基础,在于他对这一整部的音乐作品,有着特别深刻的理解。
这时候,秦放歌经常听这些古典音乐作品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他的过目不忘故耳不忘,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