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的行测和申论都没那么简单,对赵甲第来说并不轻松,判断推理和数理能力还好,但涉及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和背景链接下的综合分析,都是不容小觑的难关,尤其是演练行测第一部分,都能让不得不去捧一本成语词典临时抱佛脚的赵甲第时不时低声咒骂出卷人的神经病,周小蛮则会适时小小幸灾乐祸一下,谁让他的数理那么强悍。
大四课程本就稀稀拉拉,又被赵甲第过滤掉几门,就更有大把大把自主掌控的时间去冲刺年底的国考,但赵甲第会旁听一门与专业不搭界的课程,属于公共管理范畴,是个很有意思的讲师,大一大二的时候赵甲第翘课很多,但越到后面,越喜欢这门课,导师是个风趣的年轻男人,三十来岁,姓许名强,最初以研究生学历来学校执教,期间自考了复旦博士学位,讲课天马行空,给学生最大的感觉就是容易跑题,能从最早的一个严肃命题扯到风马牛不相及的十万八千里之外,当然还有就是期末考始终是通过率最高的一门课。
一开始赵甲第当然不喜欢这类听上去乱七八糟的扩散xing授课,什么技术官僚和政治智慧,啥隐xing契约和显xing契约,还有**重建意识形态这种宏大到没个边际的命题以及类似70年代末到九十年代经历过的“争论”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