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天地生财,自有定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无节则乏。”
在‘国政治理’上他主张“致理之道,莫要于安民。”
为了真正做到接近固本安民,裴距反对赋税负担不均,官吏贪污舞弊,豪强兼并偷漏等现象和行为。他指出“今风俗侈靡,官民(指富民)服舍俱无限制。外之豪强兼并,赋役不均,花分诡寄,恃顽不纳田粮,偏累小民:内之官府造作,侵欺冒破,奸徒罔利,有名无实,各衙门在官钱粮漫无稽查,假公济私,官吏滋弊。凡此皆耗财病民之大者。”
在‘农商问题’上,裴距还主张农业和商业互为依存,互相促进,反对在财政困难时依靠重征商税来增加财政收入,认为只有减轻赋税征收才有利于农商发展。他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然,至于病,乃无以济也”又曰“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
清理欠税,惩办贪污、清查隐田,整饬朝纲,巩固国本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百废待兴的初明王朝获得勃勃生机,政治清明,民生安康,对外休养生息政策,以积蓄民力,适及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