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得如此歌谣,猴王当真是兴奋得抓耳挠撒,口称终于是找到了神仙。
至于猴王为何敢于如此肯定,那自然是跟了那位大儒些许时日,这满口的仙气,可不是寻常凡人能够唱出的。
顺着歌声,猴王一路奔跑,终于是见着了那神仙真容,乃是一个樵子,在那里举斧砍柴。但看他打扮非常:
头上戴箬笠,乃是新笋初脱之箨。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绵捻就之纱。腰间系环绦,乃是老蚕口吐之丝。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搓就之爽。手执衠钢斧,担挽火麻绳。扳松劈枯树,争似此樵能!
虽说这位樵夫与那位大儒没有可比性,但那股子出尘的气息,猴王自认不会看错,口中大呼道:“老神仙!弟子起手。”
那樵汉慌忙丢了手中的斧子,转身答道:“不当人!不当人!我拙汉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
猴王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说出神仙的话来?”樵夫听闻猴王之问,也有些疑惑,“我说甚么神仙话?”
猴王道:“我才来至林边,只听的你说:‘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樵夫闻言笑道:“实不瞒你说,这个词名做满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与我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