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色想、不作诸识想、不作想想、非想想。
业报身的生死不完全等同于色身的生死。
色身的死亡必然导致当前业报身的结束,但色身不死业报身也可轮回。
或是当下业报身福报耗尽而灭;或是新的业力取而代之而灭。
这个过程或一念或一日、两日乃至七日、乃至七七四十九日。
上一个业报身又称前阴身,下一个业报身又称后阴身,中间称中阴身。
佛之所以一开始不点明这一点,是随顺众生心念,令众生易于接受断恶修善得真实利益。
后来当众生烦恼逐步减轻,接受正知见的能力增强了。
才说明真实法义。
所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为什么是一念或七日乃至七七四十九日呢。
当业力足够强时,一念即生。
若业力较弱或新业力尚未形成,则还有一个业力在中阴身期间逐渐成就的过程。
业力的成就以七日为单位是一种表法。
初造新业、遇缘再次造业导致新业业力增长、业力继续增长无外缘也造作新业、欢喜造作新业甚于旧业、无缘不复造作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