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农技站,连我请她吃中饭都推辞了。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大多是有真才实料;那时候高考制度才恢复不久,能考上大学的多有真本事,赵如清毕业于农大,愿意在这个小小县城做名技术员,实在是大材小用。
从她帮助幸福村脱贫致富这一点,我就看出来这小姑娘本事大、性格强,简直是巾帼不让须眉,前途远大;这趟县城之行让人备感开心,我坐在回家的客运上,一路上哼着小曲,好不惬意。
车上人不多,碰到路边有人搭车的就要停下来载客,乡下不比城市,城市里的公车只有到站才能停下来,让乘客上车;我坐的这趟车也叫公车,虽然到站也停,但乡下人不管什么站不站的,看到车来了就拦住,直接就上车,司机也高兴,因为他们的奖金是按人头算的。
但这就苦了第一个上车的乘客,眼见司机在县城里开着车,慢慢地逛了一圈又一圈,嘴里还喊着:“春水镇、春水镇、有去春水镇的吗?”
那万年不变的语调比和尚念经的声音还标准。
这就是乡下小城,什么都不规范、什么都很乱,但我国却有八亿农民过这种生活;我身为其中一员,早已司空见惯,而且不用担心这里的人会抢着上车,发生东方友和小晴遇到的那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