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根基的稳固,如果其它地方也是这样的话,那接下来进入一个分裂而巩固的诸王并立,例如吴明前世五代十国的时期,也就很有可能。
现在单单武雉一家如此,就更是明主将出的征兆
虽然,这征兆的指定人武雉,是令很多儒生歇斯底里到想跳脚的存在。
“唉定王什么都好,就是太过优容武夫与商贾了”
纵然黄宗不想提,其他儒生也是纷纷吐着苦水:“我等士人才是治国根基,定王如此本末倒置,甚至还以考举之法,对我等士子挑肥拣瘦,简直有辱斯文”
在武雉之前,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成为读书人的。
能被称为士族的,至少都是地主,否则也无法长期供养一名脱产劳动力,并且购买书籍苦学。
在那个时候,只要士子读书有成,乡间又有名声,就可以被举荐出仕,由此也养出了一批只会卖直弄名,于政务一窍不通,只知道清谈的人才。
而现在,武雉行考举法,一方面改进造纸、印刷等技术,扩大考生来源,一方面在考试内容中加入更多经世致用的内容,让考举取的更类似吏员,而非直接成为一地主官。
这让这些原本的士子如何能忍
这位仁兄,明显也是名落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