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就是宦首了。
果然,没过多久,惜羽公的信也送来,内容一模一样,命他好好养伤,莫要参和这些事情,只是语气稍显僵硬了一些。
宁辰对惜羽公的印象很一般,对于信中命令的语气更是不感冒,看完信后直接攥成了碎屑,让人扫了出去。
这个世上,除了长孙,谁都没资格命令他做任何事,三公也不例外。
两日后的长孙寿辰他一定会去,至于两位皇子,他能避则避,避不开的话接招便是。
他可以退,却并不代表可以一退再退。
皇位之争,本不是他应该插手之事,但逼急了,他就不管什么应该不应的破事。
长辈的话要听,不过偶尔任性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多硬着头皮挨一顿骂就是了。
史司,负责记录大夏史书的官员在记录大夏最年轻的一位武侯时,面带震惊,写下了重重地一笔,宁辰,大夏新历二年春,封武侯位,封号知命。
年方十七!
史官怕出错,将奏折送到了天谕殿,再一次询问知命侯的年龄。
长孙看过后只回了两个字,无误!
两日后,大夏皇后娘娘三十九岁寿辰,在九宫园设家宴,宴请的人不多,不请自来的